所谓“盲目扩产”是有理性的
2009-09-26再比如,9月10日,有媒体采访光伏巨头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时,曾长期留洋的施博士说,“目前简单的盲目的(光伏)发展从项目的建设上来说大概占了 60%~70%。”在上周末召开的新能源论坛上,施博士再度发飙,声称“如果我们盲目扩张,缺乏对产业的理性认识和深刻理解,最终造成的就是资源的浪费 ”。甚至连新华社也在9月初发文严批新能源行业盲目扩张,认为“盲目发展的恶果已经在光伏产业有所体现”。
这“盲目”二字,教人想起“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一吓人典故。之所以觉得“盲目说”吓人,是因为既然中国已属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其中的每个企业都应该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即亚当?斯密所言的理性经济人,它们内有盈利动力,外有竞争压力,须自负盈亏,其投资活动,必理性分析,自觉有利可图或有战略意义才上马建设。
从这一层面而言,你能说企业扩产或缩产是“盲人骑瞎马”么?弗里德曼曾有一言,“在生产领域,自然法则支配一切,行政干预将会妨碍生产。”
诚然,历史亦证明,那些充分竞争的行业的确经历着一轮轮产能过剩与供不应求的交替。不过,这也反证,产能过剩乃市场充分竞争之必然现象。甚至可说,唯有经历充分竞争,行业才走向成熟,企业才会做大做强,一如当年中国彩电业激战之后留给我们的好处一样。
在市场全球化态势下,要准确预测需求之难不亚于研判上证指数走势。退一步而言,国内部分企业确乎存在“一哄而起”之投资特性。窃以为,“一哄而起”现象背后,实乃官本位与行政市在作怪。所以,非要说“盲目扩产”的话,恐怕板子应该打在这些企业及其幕后者身上更恰当。对于民企,如果政策朝三暮四,教企业家如何“一片忠心长投资”?笔者曾多次询问外资高管“在华投资最关注什么”,答曰“政策”。
如果不惮以恶意揣测一些“盲目论”的叫嚣者,这种论调是不是借以打击新生竞争对手的一种伎俩?如果所谓的巨头在行业中仅仅靠规模称霸而非靠核心技术称雄,那么他们显然是害怕自由竞争的,反之亦然。
中国如果要坚持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倡导企业公平自由竞争,“盲目论”必须扫进垃圾堆去。青少年终要家长放手,独立更生。企业亦应如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