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不乏利好支撑 玉米价格回落难
2010-02-25关于玉米价格的新闻
目前,国内玉米市场购销依然清淡,市场行情保持稳定,市场缺乏亮点,只能用平淡来形容,但随着十五的临近,市场对节后的关注度开始增加,农民的销售心理是否会发生变化,企业的收购意愿能否增强,国家能否出台有利于价格上涨的政策,种种猜猜不绝于耳,为此,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作以分析:
一方面,农民惜售心理能否发生变化
目前,东北农户依然沉浸于节日的气氛之中,走亲访友仍是主流,而其中谈论更多的就是节后玉米价格预期,从了解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农户对节后的玉米价格依然看好,觉得前期虽玉米水分较大,但价格依然节节攀升,而随着玉米水分的降低,上年农机及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国家利好政策的影响,农民对玉米价格给予了很高的热情,一些农民期望节后玉米价格在目前基础上再涨2-3分/斤,且有不少农民准备将优质玉米留到夏季再行出售,而期望的心理价格更是高达0.8元/斤,要高于当前市场价格水平的三成以上。因此,短期农民的惜售心理不会发生转变。
另一方面,企业的收购意愿能否增强
眼下东北玉米市场虽然大部地区的购销活动仍处于停滞状态,但并不乏利好因素的支撑:首先,本年度内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利润普遍较好,但多数企业的玉米库存同比却大幅下降,加上节前收购量的“入不敷出”,因此节后仍有较强烈的收购意愿,且为提高收购量,后期企业集体上调收购价格的可能性也较大;其次,去年12月份,国家财政部下发了《南方饲料消费省份采购东北地区2009年新产玉米费用补贴财务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指出享受费用补贴的采购期限为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因此一些贸易主体为争取补贴,节后会继续在东北市场进行收购,这将为市场价格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最后,本年度国家在东北产区执行的玉米临时收储计划采取的是对农民敞开收购的方式,虽然价格相对市场无优势可言,但却为东北玉米市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托底作用。
此外,国家能否出台有利于价格上涨的政策
对于国内玉米市场而言,从上一年度开始至今,玉米价格上涨主要依赖于政策的扶持,其中就包括提高玉米收购价格以及增加收购数量等措施。2009年下半年,受恶劣天气影响,东北玉米大幅减产,为保障农民收益以及确保农民种植积极性,国家在东北地区实行敞开收购,并出台采购补贴政策,以期增加市场收购主体;从近期农业政策动向来看,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今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大幅上调了收购价格。收购价格的调整旨在引导市场粮价平稳上升,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过,由于不同粮食作物收购价格的不同,农民种植的收益也存在差异,某个品种收购价格的提高会引起其他作物收益的相对降低,从而可能改变农民的种植意向。因此,稻谷收购价格的上调可能仅仅是个开始,尤其是在即将来临的种植期。因此,不排除后期国家在玉米收购政策方面出现一定的变化,如进一步提高收购价格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后期玉米市场的信心。
综上所述,虽然在今年春播之前,东北农民仍会出售部分手中的余粮,但其中水分高,粮质差的玉米应占多数,多数农民对质量较好玉米的态度依然是十分惜售的,加上今年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库存水平同比大幅下降,且各地用粮企业在节后仍要在当地进行采购。因此,即使近期市场出现振荡或回落也难改入夏之后其价格的进一步走强。当然,倘若开春之后东北玉米价格出现阶段性回落,仍是企业再次择机购入的良机,尤其是针对优质玉米的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