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繁母猪基数大,后期猪价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
2010-04-19受生猪供给水平较高、天气转热猪肉消费偏少和部分地区生猪疫情时有发生等因素影响,3月份生猪价格继续大幅下降。清明节前南方部分地区生猪价格首次出现上涨,目前生猪抛售高峰已过,加上国家已经启动中央冻肉收储政策,预计4-5月份生猪市场供需矛盾有望缓和,价格临近本轮养殖周期低谷。
一、生猪市场运行情况
(一)生猪价格大幅下降。据监测,3月份全国千家养殖企业育肥猪平均出栏价格为9.92元/公斤,环比下降7.7%,同比下降12.6%。分地区看,北方多个省市价格降幅较大,南方相对较小。监测数据显示,北方主产区吉林、黑龙江、河北生猪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2.5%、12.1%、11.2%,销区天津、北京环比下降18.4%、11.5%;南方主产区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生猪价格环比分别下降5.1%、3.1%、2.4%、1.9%。
(二)生猪存栏量小幅增加。据监测,3月底全国千家养殖企业生猪存栏总量比2月底增长0.4%。其中,仔猪增长0.4%,大猪(60公斤以上)增长0.4%,中小猪(25-60公斤)增长0.4%,能繁母猪下降0.5%,后备母猪下降1.4%。
(三)生猪出栏量小幅下降。据监测,3月份全国千家养殖企业育肥猪出栏量较2月份下降1.1%。其中,广西、天津、甘肃、云南育肥猪出栏量分别下降27.7%、18.1%、13.9%、12.1%;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分别增加41.85%、25.3%、24.1%、22.3%。
(四)猪肉价格大幅下降。据监测,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屠宰企业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13.98元/公斤,环比下跌7.8%,同比下跌9.0%;全国主要大中城市鲜猪肉批发价格为15.41元/公斤,环比下跌5.6%,同比下跌7.1%。
(五)猪粮比价显著下降。受生猪价格下降、玉米价格上涨双向挤压影响,猪粮比价显著下降。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千家养殖企业平均猪粮比价为5.22:1,比2月份下降0.5个点,严重低于生产盈亏平衡点(6:1)。其中,湖南(4.98:1)、四川(4.91:1)和云南(4.88:1)已经降至红色预警区域(低于5:1)。
(六)生猪养殖亏损扩大。据测算,3月下旬全国千家养殖企业每出栏一头商品生猪平均亏损115元。其中,吉林、湖南、辽宁和广东分别亏损240元、180元、165元和116元。另据调查,3月份200家大型养殖企业每出栏一头商品猪平均亏损75元,亏损面达到60%。
二、生猪价格大跌的原因分析
一是生猪供给水平较高。据农业部统计,2月底全国生猪存栏4.43亿头,比4.1亿头的正常水平多出8%。加上3月份以来广州、深圳相继爆发口蹄疫,西南地区干旱使生猪生产用水紧张,导致养殖户提前出栏生猪,市场供给压力进一步加大。
二是猪肉消费需求偏少。进入3月份,天气开始转热,生猪疫情影响居民猪肉消费信心,加上蔬菜、禽蛋和牛羊肉价格相继回落,猪肉消费季节性下降。据监测,3月份全国千家大型零售企业猪肉销售量2.53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1%,但增幅比1-2月回落8.6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趋势预测
从市场供给看,今年1-2月份生猪抛售高峰一定程度上会减少4-5月份的生猪上市量,鉴于目前全国生猪疫情没有再大面积蔓延,后期生猪出栏速度将逐步正常。另据监测,3月底全国千家养殖企业大猪存栏量比3月中旬减少0.12%,大猪存栏比重为30.62%,比2月底下降0.04个百分点,比年初下降0.29个百分点,预示4-5月份生猪出栏量将有所下降。
从消费需求看,端午、五一节等阶段性猪肉需求会有所增加,但4-5月份随着气温进一步升高,将抑制猪肉消费增长,总体需求进入一年中淡季阶段。
从政策效应看,4月初国家有关部门宣布分别在云南、四川、东北和上海地区开展中央冻肉收储,维稳当地市场信心和保护养殖者利益。4月份以来,云南商务厅监测数据显示,4月4日,鲜猪肉市场平均批发价13.76元/千克,比上日略涨0.24%;超市及农贸市场平均零售价17.94元/千克,比上日上涨0.78%。4月5日,云南鲜猪肉超市及农贸市场平均零售价18元/千克,再比上日涨0.31%。从2009年收储的成效来看,今年宏观调控仍会起到积极托市的作用。
综上分析,由于生猪供给量短期有所下降和政策效应,后期价格降幅有望缩小,4月份生猪价格降幅有望缩小,5月份生猪价格止跌反弹。但由于能繁母猪基数较大,生猪供给比较充足,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